负温度热敏电阻的基本原理
负温度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这与普通金属电阻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其基本原理是:在负温度热敏电阻中,电子的能带宽度随温度变化,从而改变电阻率。负温度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TC)是指负温度热敏电阻电阻值每降低1°C所产生的电阻变化率,常用单位是/K(或ppm/K,即每百万分之一度)。
由于负温度热敏电阻是一种特殊的电阻,因此测量方法也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一般来说,负温度热敏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电流法是简单、常用的测量负温度热敏电阻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将负温度热敏电阻串联在一个电路中,然后经过一定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值。例如,当我们要测量一个负温度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时,可以将其串联在一个直流电路中,并通过变压器调整电流大小,然后利用万用表等仪器测量电阻值。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负温度热敏电阻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要保持不变。
桥式法是一种相对较精确的测量负温度热敏电阻的方法,它是通过补偿电路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的。该方法需要将负温度热敏电阻作为被测电阻,再将一个标准电阻和两个相等电阻组成差动电路,通过改变标准电阻的值,使得桥路平衡,然后通过计算来得出被测电阻的值。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需要精度较高的标准电阻和满足特定电路设计要求的相等电阻。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负温度热敏电阻,温度的控制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测量负温度热敏电阻时,需要保持被测电阻的温度稳定,并注意测量环境的影响。
您好,欢迎莅临源林电子,欢迎咨询...
触屏版二维码 |